全球第五大科技獨角獸:共享辦公空間(眾創空間)運營商 WeWork Inc.(WE)

美股明星股 物業管理租賃及倉儲評論35,75223字數 5392
全球第五大科技獨角獸:共享辦公空間(眾創空間)運營商 WeWork Inc.(WE)

WeWork Inc.(NYSE:WE)創立于2010年,總部位于美國紐約州New York City,全職雇員4400人,是一家美國公司,為企業家,自由職業者,創業公司和小型企業提供共享的工作區、社區和服務,2019年最高時估值超過400億美金,目前市值僅10億美元。2021年10月,WeWork Companies Inc.通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BowX Acquisition Corp.(NASDAQ:BOWX)合并成為上市公司。

全球第五大科技獨角獸:共享辦公空間(眾創空間)運營商 WeWork Inc.(WE)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buroviki.com/we.html

WeWork(WE)美股百科

WeWork設計和建立物理和虛擬社區,企業家在其中分享空間和辦公室服務,并有機會共同合作。就如Wework自己說的:“我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個美麗舒適的辦公空間,而是一個可以讓'我'融入'我們'的共享社群。在這里,我們以個人的成長作為定義成功的新標準,而社區就是我們成功的媒介?!?span class="beupset94">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buroviki.com/we.html

WeWork公司的10萬多會員可以訪問共同的健康保險、內部社交網絡、社交活動和研討會、以及每年的夏令會(夏令營)活動。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buroviki.com/we.html

截止目前,WeWork已在全球包括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中國,香港,法國,英國,以色列,韓國,墨西哥,荷蘭,德國等在內的29個國家的111座城市開設了528家共享空間,入駐的企業中有高達38%為世界500強企業,會員人數則為527000人。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buroviki.com/we.html

WeWork客戶包括很多初創公司,比如:Consumr, HackHands, Whole Whale, Coupon Follow, Turf, Fitocracy, Reddit 和 New York Tech Meetup等;以及很多大公司,比如:Pepsi、通用汽車、IBM、Spotify、Salesforce等大公司。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buroviki.com/we.html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WeWork房地產投資組合包括 756 個地點。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buroviki.com/we.html

WeWork公司理念

  1. 蒙受鼓舞:WeWork致力于自己所熱愛的事業,并向往其能夠連通更廣袤的世界
  2. 創業精神:我們是創造者,領導者,以及自主創新的人。我們不斷嘗試新鮮事物,勇于向傳統挑戰,并且從不懼怕失敗
  3. 真誠可信:我們真誠的看待自己的品牌,從不以完美自居。我們會一直努力保持這份值得信賴的態度
  4. 堅韌不拔:我們從不妥協,可以克服各種困難并完成任務。認準方向就去努力,如果需要打破常規,我們一定支持你
  5. 充滿感恩:我們感激身邊的伙伴們,以及會員們,見證了我們的共同成長。我們不止步與成功,時刻期待變得更好
  6. 團結互助:我們團結在一起,始終彼此相助。志同道合的情感讓我們明白,沒有彼此,終將一事無成

WeWork(WE)招股說明書

  • CBRE Group和Cushman & Wakefield的數據:在全球已知數據的155座城市中,每一會員每年的入住成本平均約為11,700美元。以此推算,WeWork通過現有111個城市的1.49億潛在會員,預計能達到的規模為1.7萬億美元;而在全球280個目標城市的約2.55億潛在會員中,預計的潛在規??蛇_3萬億美元。
  • 2016、2017和2018年,Wework營收分別為4.36億、8.86億和18.22億美元,其中2018年的同比增幅超過100%。2016、2017和2018年凈虧損分別為4.30億、8.84億和16.11億美元。
  • 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6個月,WeWork的營收和凈虧損分別為15.30億美元和6.90億美元。與2018年同期相比,營收增長101%,凈虧損略高于2018年的6.28億美元。
  • WeWork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會員固定費用——進駐辦公需要每月支付一筆資金。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的6個月,該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約83%。此外,為會員提供增值服務,從而收取產品費用和服務傭金,這部分的占比約為5%。

WeWork(WE)上市

全球第五大科技獨角獸:共享辦公空間(眾創空間)運營商 WeWork Inc.(WE)2021年1月28日,媒體報道稱,WeWork一直在討論與與Bow Capital和至少一個其他SPAC進行合并而上市。消息人士稱,WeWork數周以來一直在討論與與Bow Capital和至少一個其他SPAC合并。 消息人士說,WeWork的估值可能約為100億美元(這家辦公室共享公司曾于2019年的嘗試以估值470億美元進行IPO但最終失敗 )。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buroviki.com/we.html

2021年3月25日,Wework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BowX Acquisition Corp.(NASDAQ:BOWX)宣布雙方已經達成最終合并協議,對公司估值為90億美金。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buroviki.com/we.html

2021年9月20日,WeWork Cos. 計劃于 10 月 21 日左右開始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其股票,即將結束長達數年的上市之旅。兩家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準備收購 WeWork 的 SPAC - BowX Acquisition Corp.(BOWX)股東將于 10 月 19 日舉行會議,對該計劃進行投票。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buroviki.com/we.html

2021年10月19日,BowX Acquisition Corp.(BOWX)在當天早些時候舉行的一次會議上獲得了股東批準其與領先的靈活空間提供商 WeWork 的合并。雙方合并完成。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buroviki.com/we.html

WeWork(WE)歷史百科

  • 2008年,Adam Neumann(亞當·諾伊曼)和Miguel McKelvey(米格爾·麥克維)創立GreenDesk——一個“環保的合作空間”。
  • 2010年,Neumann and McKelvey出售了GreenDesk,并創立了WeWork。
  • 到2014年,WeWork被認為是“the fastest-growing lessee of new office space in New York”,并正在成為“the fastest-growing lessee of new space in America”。
  • 截止2014年,WeWork的投資者包括:J.P. Morgan Chase & Co、T. Rowe Price Associates、Wellington Management、Goldman Sachs Group、the Harvard Corp.、Benchmark、Mortimer Zuckerman(Boston Properties前CEO)等。
  • 截至2015年1月,WeWork在美國,歐洲和以色列擁有51共享辦公空間(共創空間),是2014年底的兩倍,并計劃在2017年前擴大到達所有大陸(南極除外)。
  • 2015年6月1日,WeWork宣布,Time Warner Cable前首席財務官Artie Minson將加入公司擔任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 2015年,WeWork收購CASE,一家房地產和建筑技術公司。
  • 2016年3月9日,WeWork表示,聯想控股(Legend Holdings)和弘毅資本(Hony Capital Ltd.)牽頭完成了公司新一輪融資,WeWork本輪融資獲得了4.3億美金,公司估值達到了160億美元。
  • 截至2016年3月,WeWork在全球的23座城市擁有80個共享辦公場所,分布在美國的紐約、波士頓、費城、華盛頓特區、邁阿密、芝加哥、奧斯汀、伯克利、舊金山、洛杉磯、波特蘭和西雅圖等城市,以及英國倫敦、荷蘭阿姆斯特丹、以色列特拉維夫等。
  • 截至2016年10月,WeWork公司共籌集了17億美元的私募資金。
  • 2017年,WeWork開始設立新的辦事處,比如北京、布宜諾斯艾利斯、巴黎、圣保羅。預計今年孟買、波哥大、墨爾本的新項目也會上線。
  • 2017年3,SoftBank集團公司向共享式辦公空間公司WeWork Cos.中投入3億美元。
  • 2017年4月,WeWork為其會員推出了一個在線商店,包括服務和軟件。
  • 2017 年 10 月,WeWork收購Flatiron School,一家編程學校。
  • 2017年7月11日,PingWest品玩報道,美國共享辦公空間公司WeWork在G輪融資中獲得7.6億美元投資,公司估值達到200億美元。
  • 2017年11月,WeWork收購Meetup。
  • 2018年3月,WeWork 收購 Conductor。后來于 2019 年 12 月,Conductor高管從 WeWork 手中回購了該公司。
  • 2018年4月,WeWork 宣布將其中國業務與當地競爭對手裸心社(Naked Hub)合并,以加快其規?;瘮U張。
  • 2018年7月,WeWork中國又宣布獲得來自摯信資本、淡馬錫、軟銀等投資方的5億美元B輪融資。
  • 2018年8月,WeWork收購Designation,一所營利性設計學校。
  • 2018年9月,WeWork收購Teem,一家辦公管理軟件公司。
  • 2019年1月,軟銀投資WeWork20億美元, WeWork的估值達到470億美元。
  • 2019年4月,Managed by Q,這是一個辦公室租戶可以用來聘請服務提供商(例如清潔人員、接待員、IT 支持人員等)的平臺。
  • 2019年8月,WeWork收購MissionU。
  • 2019年8月,WeWork收購Spacious,一家在白天從餐廳租用未使用空間,然后將這些空間租給移動工作人員的公司。 此次收購的價格沒有披露,但 Spacious 已經籌集了約 900 萬美元的私募股權融資。
  • 2019 年 9 月 13 日,We Company 宣布了公司治理的變更,包括董事會可以選擇新的 CEO,并且董事會中不包括 CEO Adam Neumann 的家族成員。2019 年 9 月 24 日,由于 IPO 過程中的強烈反對,宣布亞當·諾伊曼 (Adam Neumann) 將辭去公司首席執行官一職。Neuman 的退出計劃價值 17 億美元,其中 9.7 億美元用于他的剩余股份、1.85 億美元的咨詢費和 5 億美元的信貸,以幫助他償還對摩根大通的貸款。
  • 2019年10月24日,軟銀集團與WeWork達成注資協議,軟銀將向WeWork追加50.5億美元新融資方案包括11億美元優先擔保票據、22億美元無擔保票據和17.5億美元信用證融資和以每股19.19美元的價格向全體非軟銀股東發起總價最多3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同時加快兌現2020年4月到期的的15億美元注資方案,上述行動完成后,軟銀將取得WeWork約80%股權
  • 2020 年 2 月 1 日,WeWork 宣布,他們將從 2020 年 2 月 18 日開始聘請 Sandeep Mathrani 接替 Adam Neumann 擔任 CEO。Mathrani 是 GGP Inc. 和 Brookfield Property Partners 的前高級管理人員。 2020 年 2 月 3 日,WeWork 以 WeWork x Hub 71 的名義在阿布扎比的技術園區 Hub 71 推出了其在中東的第一個空間。
  • 2020 年 2 月 10 日,WeWork 宣布因 Covid-19 大流行而暫時關閉中國的 100 座建筑物。
  • 2020 年 3 月上旬,WeWork 宣布選擇貝克休斯雅芳的前首席財務官金伯利·羅斯 (Kimberly Ross) 為首席財務官。
  • 2020 年 6 月 5 日,McKelvey 宣布他將在本月底離開 WeWork。2020 年 9 月,The Information 報道稱,自 2019 年首次公開募股失敗以來,該公司的估值已下跌 89%。
  • 2021 年 1 月,WeWork 董事會正在考慮通過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上市。
  • 2021 年 3 月,該公司宣布已達成協議,以 90 億美元的估值使用 SPAC 上市,并與 BowX Acquisition Corp. 合并。 合并后,Mathrani 將繼續擔任 CEO,但來自 BowX 的 Vivek Ranadivé 和來自 Insight Partners 的 Deven Parekh 將加入新董事會。
  • 2021 年 5 月,該公司宣布 2021 年第一季度虧損超過 21 億美元,并聲稱在今年第一季度擁有 490,000 名會員,是 2020 年 3 月 COVID-19 之前水平的 70%。
  • 2021年10月,WeWork Cos. 表示,由于該公司準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其 9 月份的收入達到 2.28 億美元,是今年以來的最高月銷售額。該公司表示,第三季度初步收入總計 6.58 億美元,高于上一季度的 5.93 億美元。 入住率繼續攀升,從上一季度的 52% 上升到 9 月底的 60%。 兩年前,其入住率徘徊在 70% 以上。
  • 2022年1月25日,WeWork(WE)將收購位于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靈活工作空間提供商 Common Desk,該公司在德克薩斯州和北卡羅來納州 13 個城市的 23 個地點為 4,000 名客戶提供服務。
  • 2023年3月17日,WeWork(WE)在與一組債券持有人、第三方投資者和軟銀OTCPK:SFTBY)愿景基金達成協議以提高其流動性并減少債務后,其股票在周五的盤前交易中上漲了 5.4%。
  • 2023年8月18日,陷入困境、瀕臨倒閉的聯合辦公公司 WeWork Inc.(WE)正在推進 40:1 反向股票分拆,以保住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地位。

WeWork(WE)美股投資

截止2019年8月,WeWork尚未確定究竟是在納斯達克還是紐約所上市,公司已聘請摩根大通、高盛、美銀美林、巴克萊、花旗、瑞信、匯豐、瑞銀和富國銀行在內的多達9家投行擔任此次IPO的承銷商。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buroviki.com/we.html

相比與同行業IWG公司,無論如何WeWork都處于極度高估狀態。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buroviki.com/we.html

  • WeWork: 在全球29個國家擁有528個地點,虧損19億美金,估值100-470億美金;
  • IWG:在全球120個國家擁有3300個地點,盈利5億美金,估值37.8億美金。

因市場環境不佳,以及市場并不認可Wework的極度高估值,We Co.被迫于2019年9月撤回IPO申請。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buroviki.com/we.html

行情直達行情交易內部交易
百科美股百科持股十大機構
財報公司財報期權期權交易
官網公司官網預測營收預期
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buroviki.com/we.html 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buroviki.com/we.html文章源自美股之家 | 美股百科 | 美港股開戶投資-http://www.buroviki.com/we.html
美股之家
  • 本文由 發表于 7月 14, 2017 12:11:42
  • 美股之家原創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文及本站所有文章旨在信息傳播與分享,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邀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任何保證,美股之家不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產品背書。投資有風險,客戶應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風險獨立作出投資判斷,如有疑問,請向獨立專業人士咨詢。免責聲明
評論  0  訪客  0
匿名

發表評論

匿名網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確定